婚丧嫁娶中的“随(彩)礼”问题,是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不成文的民间约定习俗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,婚丧嫁娶礼金水涨船高,一些不科学、不文明的消费观念正在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,导致人们的攀比心理越来越强,人情味逐渐演变为人情债。乡风异变不仅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,甚至成为家庭和谐稳定及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,正确引导和遏制这种行为势在必行。
一、当前婚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
(一)婚庆喜事名目繁多。近年来,政府多次发文,严格干部及党员借婚丧嫁娶之名收受礼金,但在非党员干部群众中随着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,建房潮、购房潮的兴起,乔迁收礼几乎占送礼名目的三分之一。此外,还有给老人过寿、添小孩、孩子考上大学、开业庆店、家人参军入伍等等名目**办现象开始兴起,难以遏制。
(二)铺张浪费现象较为严重。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(社区),在婚丧事**办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铺张浪费现象,宴请酒席费用高,菜量过大;有的以长时间,化整为零搞预请、事后续请、分批宴请,躲避政府监管;有些父母给子女**办婚事,比阔气、讲排场,认为结婚是孩子一辈子的大事,一定要办得体面像样。一家看一家,一家比一家,相互攀比,花费惊人,仅彩礼、迎亲车队、婚礼司仪、现场助兴表演等几项费用动辄就是几仟、几万元不等。部分群众在丧事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富有、体面和气派,造成铺张浪费,不同程度助长了奢靡之风,败坏了社会风气。实际上,宴席的真正意义在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,而不在于排场大小,“重人情,轻排场”才是值得宣扬的良好酒宴风气。
(三)送礼金额越比越涨。在办理婚丧喜庆事中,已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,人情消费“礼尚往来”、“水涨船高”,礼金数额直线上升,从过去的几十元、壹佰元,如今上升至数百上千元。据农业农村部的驻村调查,目前很多农民的支出中,人情礼金已经超过家庭其它支出总合。给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。有的群众为了不得罪亲朋好友或为给自己撑面子打肿脸充胖子,不惜借钱随礼、盲目攀比、大**大办。尽管近几年我县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,但就大多数工薪阶层或农民家庭而言,婚事大**大办无疑是为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,陈规陋习,对婚丧嫁娶大**大办造成了致贫或者返贫主要原因,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。
二、婚俗陈规陋习带来的严重后果
(一)婚娶彩礼名目繁多,啃老现象严重。如今,无论是城市或农村,结婚的时候是需要一大笔费用的,首先就是房子和车子,这两个是不能变的,在以前结婚的时候只要自己家里有房子住就可以了,现在农村结婚也是需要去城市买房的。另外酒席婚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花钱,最关键彩礼动辄最少也要好几万甚至几十万,刚要成家的年轻人积蓄都比较少,事业刚起步,心智也不太成熟,基本上所有的开销都来自父母,这其实就是啃老。为了子女结婚几乎花光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,甚至还要借债。
(二)婚前债务婚后还,夫妻反目导致离婚率逐年攀升。如今孩子结婚时,不少女方父母往往会要很多的彩礼。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,无疑是一笔巨款。男方为了结婚四处借钱凑彩礼,导致家庭债台高筑,这也为夫妻婚后生活埋下了祸根。加之,有的新婚夫妻婚后不久就要了小孩,随着抚养孩子的成本增加,夫妻两婚后要偿还这些因结婚及产子所产生的债务,需要女方配合偿还债务,甚至要求女方退回彩礼,导致新婚夫妻反目、心生怨恨、家庭矛盾激化,时间长了夫妻的感情在这些天价彩礼和债务面前,也显得无足轻重了,最终踏上离婚的道路。
(三)部分青年因为拿不出高额的彩礼,娶妻成家成为奢望,导致“剩男”连年巨增。根据2000年和2010年国家人口普查数据和婚姻表预测,从2010年开始会有10%~15%的男性难以如期找到配偶,该群体数量会在2035年达到顶峰,届时“农村大龄未婚男性”将成为社会重要的特殊人群之一。农村 “剩男”在遭遇成婚困难的同时,也被社会认为是潜在的风险群体。容易出现破环他人家庭的行为,甚至滋生各种犯罪现象,包括买卖婚姻,拐卖妇女等,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,从2013年开始,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。2013年为9.9‰,2014年为9.6‰,2015年为9‰,2016年为8.3‰,2017年为7.7‰,2018年为7.2‰。总之,除人口自然下降外,家庭经济困难是“剩男”娶妻难的硬伤。
三、遏制婚俗陈规陋习的几点建议和对策
婚丧嫁娶适当的开支是必需的,但乱开销、乱花费,就属太没必要了。过度的铺张浪费不仅浪费了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严重败坏社会风气,背离了艰苦奋斗、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。我们必须坚持疏堵并重、破立结合的原则,采取切实有力地措施予以遏制。
(一)为群众“思想”松绑。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力度。充分运用广播、电视、微信、乡村黑板报等形式,大力宣传《婚姻法》,营造喜事新办、简办、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,加大移风易俗、婚丧事简办倡议,使之达到家喻户晓,人人皆知。二是注意抓好典型。积极引导群众开展自我教育,对婚事新办、简办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,建立健全婚庆理事会及婚庆喜事申报制度,严格控制酒席数量和车队迎新活动,努力形成勤俭办理婚事的自觉性。三是正确舆论引导。提倡不比排场,不比彩礼,不给家庭增添不必要的负担。举办庄重俭朴、温馨祥和的新式婚礼,例如参加公益活动、夫妻共植纪念树、文明旅游等方式纪念新婚。避免婚车堵路、炮声扰民等不良现象。文明迎新娘、文雅闹洞房。提倡新事新办,反对大**大办。积极营造移风易俗、勤俭节约光荣,大**大办、铺张浪费可耻的新风尚。
(二)移风易俗,做生态新风的践行者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动和影响一方群众开展好新农村树新风活动,带头控制送礼金额。在群众中大力倡导科学、健康、文明的生活方式,加强村规民约建设,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,实现村规民约行政村全覆盖。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,提倡把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弘扬孝道、尊老爱幼、扶残助残、和谐敦睦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。用文明雅致的方式代替大**大办、铺张浪费。逐步树立文明节俭、生态环保的新理念,用环保、生态、洁净的方式,积极参与殡葬改革及移风易俗活动,切实发挥好典型引路作用。
(三)让群众自治组织发力。建立健全乡(镇)、村(社区)红白喜事申报红白制度,完善理事会,并明确职责。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细则,增强制度的刚性和可行性。加强宣传,强化约束,以达到改变陋习、倡导新风的目的。此外,还向社会公开监督举报电话。
(四)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。把“革除婚丧陋习、树立文明新风”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,摆上议事日程,层层落实责任制,定期检查,抓好落实。一是健全机构,加强领导。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,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、对移风易俗工作做得好的人和事大张旗鼓地表彰,对坚持大**大办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员,要视其情节,给予批评和处罚。二是建章立制,完善措施。完善乡规民约和具体措施,以规范人们的行为。建议明确宴请规模、地点、礼金数额、菜谱数量,报备程序等,加强村级红白理事会职能发挥和群众监督作用,并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,做好婚丧事宜整治工作。把移风易俗活动同文明村(社区)、文明单位的评比结合起来,从“尊老爱幼、妻贤夫安、母慈子孝、兄友弟恭、耕读传家、勤俭持家、知书达理、遵纪守法”等中华传统美德出发,建设廉洁家庭、文明家庭、和谐家庭,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,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形成强大合力。(陈洁 贺宁 马辉)